近年來,國內外乘客電梯事故頻發,電梯養護電梯事故令人膽戰心驚。電梯事故緣何頻發?文登電梯安全狀況如何?如何規范地乘坐電梯?帶著這些疑問?
?? 維保不力是電梯安全的大敵
“三分靠產品,七分靠維護”,這是電梯行業一個公認的說法。生產、安裝完成后,電梯的正常運行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維護保養,而維保工作缺失或不到位,往往是電梯存在安全隱患,甚至出現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生活中,細心的市民會發現,每一部電梯內都貼有一張黃色的“電梯使用標志”,這是電梯的“身份證”,也是我們判斷電梯是否安全運行的指標之一。
“電梯使用標志”上面標有電梯代碼、使用單位、制造單位、檢驗單位、維保單位、下次檢驗日期以及緊急救援電話等信息,按照規定,電梯使用單位每年都應在電梯檢驗合格有效期屆滿前一個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提出定期檢驗要求,由特種設備檢驗機構進行安全性能檢驗,檢驗合格后發放電梯使用標志。
“有的電梯使用單位為了節省成本而弱化對電梯的日常保養維修,就會引發各種問題?!眳^市場監管局稽查大隊大隊長鞠傳水介紹說,部分小區特別是老舊小區物業維修基金短缺,甚至是沒有物業公司打理,這就會造成電梯維修費用不足、保養經費短缺等問題,極有可能帶來安全隱患。
按照規定,電梯每15天就需要保養一次,也就是說,如果嚴格按照規定保養,每部電梯一年至少要保養24次,一年的保養費就是一筆很大的費用,一旦出現大的故障需要維修,或者換件,費用更多。而這成為了很多電梯使用單位面臨的難題。
鞠傳水介紹說,未張貼電梯使用標志、超過檢驗周期未進行檢驗以及新建小區電梯未驗收合格便投入使用等方面的問題,是近年來市民投訴的焦點。
如果電梯長時間處于不安全的狀態下運行,隱患很大。為保證安全,區市場監管局只能將具有重大安全隱患的電梯關停,責令整改。關停電梯無疑會對市民日常生活產生影響,因此執法人員呼吁商場、小區等電梯使用單位,一定要按時申請檢驗,不要等到出現安全事故再追悔莫及。同時,提醒廣大市民,留心電梯內的使用標志是否過期,如發現電梯未按時檢驗,要及時向物業、業主委員會反映,督促他們盡快檢驗。
根據11月初出臺的威海市《電梯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電梯使用單位若未按照規定辦理電梯使用登記,將面臨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若使用不合格電梯或者電梯出現故障卻繼續使用,將被罰款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